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

2010.4.26課程筆記

主要內容(重點):
行程排班:
1.行程為何要排班(證據)
2.排班的根據
3.排版的策略及方法
4.評估標準
5.公平性



1.行程為何要排班(證據)

工作動態進入DEADLINE要求多種工作



2.排班的根據

什麼時候可以省CPU時間(程式分割成(CPU分割(平均使用CPU持續時間(每個執行分配多少時間TIME SLOT))和I/O分割))
{
CPU BOUND程式(CPU執行指令較多)
I/O BOUND程式(可以省CPU)
}



3.排版的策略及方法


{
不可搶先(不可插隊)
可搶先(可插隊)優先次序
}


4.評估標準(原則)
A.CPU 的使用率(CPU使用SLOT數/總是用SLOT數)
B.產量(完成多少件事情/時間)
C.恢復時間(開始到結束時間)
D.等候時間(進入到結束未使用CPU時間)
E.反應時間











P1等待:0
P2等待:24(沒有使用CPU時間)
P3等待:27
平均等待時間(0+24+27)/3=51/3=17






平均等候時間:(3+16+9+0)/4=28/4=7
p1等候時間:3
P2等候時間:16
P3等候時間:9
P4等候時間:0
/////規律:小的先排/////







*******要看到達時刻為零的為第一個**********
1.因為P1到達時刻是零,所以要先等P1RUN 完
2.選最小

P1等待時間:0
P2等待時間:(8-1)=7
P3等待時間:(17-2)=15
P4等待時間:(12-3)=9
平均時間:(0+7+15+9)=31/4







規律:誰小誰先
搶先(P2的工作比P1剩下的少,故P2搶下CPU使用權P1再回READY狀態)


((4+5)+0+(17-2)+(5-3))/3=(9+15+2)/4=26/4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